当前位置:首页 > 张至顺文章 > 正文内容

海南玉蟾宫住持张至顺道长

张至顺3年前 (2022-03-03)张至顺文章5095

水调歌头·自述(白玉蟾)

苦苦谁知苦,难难也是难。寻思访道,不知行过几重山。吃尽风僝雨僽,那见霜凝雪冻,饥了又添寒。满眼无人问,何处扣玄关。

好因缘,传口诀,炼金丹。街头巷尾,无言暗地自生欢。虽是蓬头垢面,今已九旬来地,尚且是童颜。未下飞升诏,且受这清闲。

按照有些人的感觉,海南是一个遥远的近乎世外桃源的地方。如果从顾名思义的角度来解读“海南”,海是水,南是火,海南就是水火,不过,这里的水火并存不是水火不容,而是相辅相成,《周易》中有一个《既济》卦,就是水火(坎离)在一起而形成的,其含义就在于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交、相反相成、进而形成并发展变化的,由此可见,“海南”之中也蕴含着水火相济、阴阳相调、和谐相处的深层道理,这是传统文化,尤其是道家道教文化教给我们的一个大智慧。

海南之中,最能体现这种相反相成智慧的,就莫过于定安县文笔峰的主心骨所在、道教圣地——玉蟾宫了。倘有道缘,能够亲上文笔峰,拜瞻玉蟾宫,你会发现,虽然文笔峰山势不高,却奇峰青翠,绰约风姿,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。山上苍松挺拔,绿影婆娑,亭台相连,楼阁迭衬,真活脱脱一个世外仙境,比起粗犷和素描式的北方山麓来,这里更有一缕由濒临海滨所孕育的灵气与清秀。

玉蟾宫不仅风景如画,更重要的,它乃是道教金丹派南宗实际创始人、五祖白玉蟾祖师修道悟道的地方,素有“南宗宗坛”之誉。白玉蟾乃是道教界一位奇人,于天文历法、医学养生、书法绘画、诗词歌赋,无所不学,无所不通,他留下了三千多首诗词和众多的修身养性著述,被国际汉学界称作玄门大师。晚年,白玉蟾因怀念故里而返回海南,并且在文笔峰下隐居修行,据称,他在九十五岁的时候终于悟道飞升而去,由之,玉蟾宫历来为教界内外所敬仰,正应了那句话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。

时至今日,玉蟾宫的声誉越来越大,前来玉蟾宫的游人香客熙熙攘攘,络绎不绝,这里面不仅仅有白玉蟾的创建之功,更有玉蟾宫现任住持——张至顺道长的勤心耕耘之功。数日前,在海南省道教协会陆文荣会长的热心促成下,笔者慕名而至玉蟾宫,有幸参访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百岁高道,聆听道长耳提面授,得益匪浅。在此,笔者通过拙笔尽力把期间的所闻所见、所学所思撰成一文,以飨读者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张至顺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angzhishun.com/post/5.html

“海南玉蟾宫住持张至顺道长” 的相关文章

张至顺作者简介!

张至顺作者简介!

张至顺(1912年—2015年),原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、西安万寿八仙宫名誉方丈,海南省玉蟾宫住持。河南沈丘人,生于1912年。七岁时值清末民初,战乱灾荒交加。因家境贫困离家乞讨。十二岁随师学艺,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。在道观,张至顺从事杂役,终日劳苦,磨练心志,因道心清明和修炼上...

追忆张至顺真人(张至顺真人选集)

追忆张至顺真人(张至顺真人选集)

张至顺真人追思会当日午时,云作双龙来仪,白虎俟立,朱雀舞前,玄武卫后。继而仙驾接引,列班归玄。真人学究造化,擅于丹功,尤精龙门清净秘法,诲人不倦于世。真人数开方便法门,弟子遍于天下。诸门徒深感师尊之洪恩,亦恐难述大德之行,再稽首为赞曰:终南三隐,卦顶悟玄。阴阳交换,火出金莲。天心第一,性命双阐。龙门...

张至顺真人生平简介

张至顺真人生平简介

1912年11月24日,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;1929年,于陕西省华县碧云庵拜师刘明苍道长潜心出家修行;1949年,任西安八仙宫知客。1957年,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道教协会;60~70年代,入陕西省终南山八卦顶清修十余载;同时行医治病,修路架桥,造福乡邻;1980年,参加全国第三届道教协会;楼观...

张至顺真人论打坐(张至顺打坐)

张至顺真人论打坐(张至顺打坐)

张至顺真人论打坐张真人:你连这回见我几回了?答:第二回了。张真人:对啊,两回,几天?答:今天是第三天。张真人:我跟着我师父十七年,做饭十七年。你跟着我说什么来的?你们说在这儿常住的,怎么着怎么着的,你一个月回去一回,你就从这一个月回去一回。所以你们现在……我在大会上说得很明白,上午拜了师,后晌就(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