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炁体源流 > 正文内容

张至顺:真道品第十三(炁体源流)

张至顺3年前 (2022-03-07)炁体源流4691

真道品第十三(张至顺炁体源流)

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。

元始天尊诗曰

清静妙经本自然,得明真道悟先天。

金丹一服身通圣,随作逍遥阆苑仙。

灵宝天尊诗曰

清静真言却不多,内中玄妙少人摩。

此身有盏长生酒,请问凡夫喝过么?

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者。此承上章而言,如此清静无爲,可返先天。既返先天,渐次以入真道。真道者,非三千六百旁门,九十六种外道之比也。

此爲先天大道,生天生地,生人物之道也。道也者,大矣哉!果何物也?曰:无极而已矣。夫无极真道,自古口口相传,不敢笔之于书,恐匪人得之,必遭天谴。虽然,书中藏道,必是喻言,隐母而言子,隐根而言枝,概是借物阐道,张冠李戴也。是余亦不敢明洩,将此真道微露大概,以作访道之凭证,不致悮堕旁门也。

真道者,乃生身之初是也。得父之精,母之血,二物交合,精爲铅,血爲汞。铅投汞名乾道而成男;汞投铅爲坤道而成女。半月生阳,半月生阴,由此而五脏,由此而六腑,由此週天三百六十五骨节,由此八万四千毫毛孔窍。

先天卦气以足,瓜熟蒂落,一个筋斗下地,图片(㘞音huò)啼一声,先天无极窍破,而元神元气元精,从无极而出,分爲三家。乾失中阳以落坤,坤变坎;坤失中阴以投乾,乾变离。先天乾坤失位,而变成后天坎离,火水未济也。从此后天用事凡夫之途。若有仙缘,访求返本还原之真道。这真道先点无极一窍。

此窍儒曰:至善,释曰:南无,道曰:玄关,异名颇多,前篇先以剖明。

要用六神会合之功,守定此窍,久守窍开,元神归位。复用九节玄功,名爲金丹九转,抽爻换象,拆坎填离,夺先天之正气【一】,吸日月之精华,用文武之火候,修八宝之金丹,日就月将,圣胎渐成。和光混俗,积功累德,三千功满,八百果圆,丹书下诏,脱壳飞昇,逍遥物外。天地有坏他无坏,浩刦长存,故曰金刚不坏之体也。不枉出世一场。虽然如此好处,必要真师口传心授,务要立生死不退之心,方可稳当矣。

【一】按巴蜀书社出版《藏外道书》.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图注》爲(夺先天之正气)。

真道图按【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三月爱莲堂重刊版】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改正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张至顺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angzhishun.com/post/31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张至顺:真道品第十三(炁体源流)” 的相关文章

张至顺注解:太清元道真经《元道上篇》

张至顺注解:太清元道真经《元道上篇》

太清元道真经序元道者,玄元之上道,黄老之心秘也。元和中,孟谪仙降世,其胎亲皆积至诚醇厚, 谪仙又至慈敦孝,先感东山陶大通君,先示死生之变,因命执本根焉。本根即元道也。次感南统樊大君,戊戌岁降之,口授此经。故皆大纪枢要,直指长生久视之道,盖黄庭云至道不烦矣。太清元道真经注解释题曰:元者,本也,始也...

太上老君清静经叙

太上老君清静经叙

太上老君清静经叙昔鸿濛分判。阴阳始列。轻清上浮者爲天。重浊下凝者爲地。清浊相混者爲人。盖人禀乾坤而交以成性。受阴阳而感以成形。得五行之化育。而五脏五德五灵。由斯而全焉。列三才之品。爲万物之灵。世间难得者人也。人生难得者道也。夫人与天地同才。而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何也。皆因不知消长之理也。人与仙佛同体。...

张至顺:道心品第五(炁体源流)

张至顺:道心品第五(炁体源流)

道心品第五(张至顺炁体源流)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正阳帝君诗曰可叹苍生错认心,常将血肉当黄庭。三途堕落无春夏,九界昇迁少信音。便向仙街了罪籍,遂从道路脱寒阴。吉凶两岸无差错,善士高昇恶士沉。重阳帝君诗曰道心惟微人心危,几箇清清几箇知。至善中间爲洞府,玄关里面是瑶池。猿猴紧锁休迁走,意马牢拴莫呌驰。...

张至顺:六贼品第七(炁体源流)

张至顺:六贼品第七(炁体源流)

六贼品第七(张至顺炁体源流)人心好静,而慾牵之。无心道人诗曰眼不观色鼻不香,正心诚意守性王。三境虚空无一物,不生不灭寿延长。尹真人诗曰灵光终日照河沙,凡圣原来共一家。一念不生全体现,六根纔动被云遮。人心者,常人之心也。好静者,不爱妄动也。慾者,七情六慾也。牵之者,牵引外驰也。夫人心本不好静,因有元神...

张至顺:三尸品第八(炁体源流)

张至顺:三尸品第八(炁体源流)

三尸品第八(张至顺炁体源流)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慾不生,三毒消灭。无垢子诗曰七情六慾似风尘,一夜滂沱洗垢新。待等地雷初发动,尸嚎鬼哭好惊人。达摩祖师诗曰一阳气发用功夫,九蛊三尸趁此除。到阵擒拿须仔细,恐防堕落洞庭湖。常者,平常也,能者,志能也,遣者,逐遣也,慾者,私慾也。言二六...

张至顺:虚无品第十(炁体源流)

张至顺:虚无品第十(炁体源流)

虚无品第十(张至顺炁体源流)能遣之者,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。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,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,三者既悟,惟见于空。紫清真人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,无头无尾又无形。杳冥恍惚能相见,便是超凡出世人。翠虚子诗曰无心无物亦无身,得会生前旧主人。但是此中留一物,灵台聚下纤砂尘。能遣之者,是将一切杂念,遣逐他方...